您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 集团新闻 >【百益鼎盛集团】周一例行早会

【百益鼎盛集团】周一例行早会

  发布时间: 2025-06-20      浏览量:62

演讲环节


微信图片_2025-06-20_143820_909.png


燕盎然


大家好,我是燕盎然。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与“人化自然”在一起。

在我们当前的生活环境中,工作、生活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,常常成为大家抱怨的焦点。然而,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,这些并非自然天成,而是我们自身的选择以及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因此,接纳环境,首先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。

以我们日常通勤为例,无论是清晨上班,还是傍晚下班回家,早高峰和晚高峰的拥挤总是让人不胜其烦。很多人会抱怨地铁上人太多、太热、太嘈杂。但换个角度想,这些与我们一同挤地铁的通勤者,其实都做出了和我们一样的选择。所以,我们应该学会接纳这种城市生活的常态,认识到这是众多通勤者共同选择所形成的一种局面。

在地铁上,我们可以选择闭目养神,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这样或许能减少一些烦恼,避免陷入烦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。与其与现实对抗,不如选择接纳,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。

最后,我想强调的是,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。因为心态一变,世界也会随之改变。当我们学会接纳并积极面对环境时,我们会发现,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。





微信图片_2025-06-20_143825_414.png


徐思莉


大家好,我是徐思莉。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与“人化自然”在一起。

当我们面临巨大压力时,往往会选择外出旅游,寄情于山水之间,让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舒缓我们的心灵。但是在炎炎夏日,如果周围充斥着嘈杂的喧闹声,甚至有人争吵不休,我们的心情难免会受到影响,变得烦躁不安。

就拿前两天的乒乓球超级联赛来说吧,这次比赛采用了五张球台同时开打的模式。这无疑为现场增添了更多的紧张与刺激,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嘈杂。因为人气高涨的选手与初出茅庐的新秀同场竞技,现场观众的加油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,这对于选手们来说,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干扰。特别是当他们在发球时,需要全神贯注地聆听球落地的声音,以做出准确的判断。然而,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,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。

不过,从赛后的采访中,我了解到这些选手们其实在日常训练中就已经接受了抗干扰训练。无论是乒乓球还是射击等项目,教练们都会模拟比赛现场的环境,让观众在训练时制造各种声响,大声交谈,以此来锻炼选手们的专注力和适应能力。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,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够迅速调整状态,适应各种环境,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。

其实,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如同这场乒乓球比赛,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。但只要我们学会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自己,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,就一定能够战胜环境,迎接每一个挑战。希望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,与“人化自然”和谐共处。




微信图片_2025-06-20_143827_812.png


王玲


大家好,我是王玲,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与“人化自然”在一起。

在我看来,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整体,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。自然,它不仅仅指我们生活的环境,更涵盖了世间万物——无论是广袤森林中的参天大树,还是微观世界里肉眼难辨的微生物,都是自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
人化自然,意味着人类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生态会产生影响,而自然同样也会反作用于人类,我们之间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的。当我们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,满眼的绿意、清新的空气,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放松。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,对我们而言,是一种无比珍贵的体验。

不仅如此,大自然中的生物也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它们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,更是与我们进行能量交流、情感互动的伙伴。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,当我的状态非常糟糕的时候,家里的小狗对我来说就不仅仅是一只宠物,更像是我的家人,我把它当作我的弟弟。这只小狗并不总是那么听话,时常会给我制造一些小麻烦。然而,在处理这些麻烦的过程中,我却在不知不觉间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和焦虑。与它互动时,我能感受到它身上散发出的纯真与活力,这些正能量也感染了我,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。我想,这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,也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。

还有,当我们外出旅游,踏上高山、穿越沙漠、驰骋草原时,那种天地开阔的感觉会让我们心胸也随之豁然开朗。这同样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一种深刻交流。

由此可见,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,我们需要与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、意识的沟通。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当大家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压力和烦恼时,能够像这样与大自然尽情交流,释放内心的重负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去拥抱生活、投入工作。





领导分享


微信图片_2025-06-20_143830_142.png


非RPO事业部总经理 徐俊


大家好,我是非RPO事业部的徐俊。今天我分享的内容要从一个故事切入,尤其是对于80后,甚至70后,想必都深有感触。

小时候,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“吃得苦中,方为人上人”。不知道如今90后、00后的父母是否还会这样教导孩子呢?其实,这句话背后反映的是老一辈人对财富与勤奋之间关系的认知。他们一直向我们传递一个观念:只要勤奋,就能出人头地;只要勤奋,就能赚到钱,积累财富。

回想读书的时候,大家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:有些同学上课时看似没怎么认真听讲,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,可成绩却比我们这些平时看似努力的人还要好。以前我对此不太理解,现在渐渐有了感悟。他们并非不用心,而是在对事物的理解、分析和判断上,投入了更多的精力,这其实体现的就是认知的力量。有句话说得好:“财富是认知的补偿,而非仅仅是勤奋的打赏。”甚至有人观点更激进,认为财富与勤奋毫无关系。但我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片面,认知和勤奋应该是相辅相成的。

前段时间我读到一篇文章,里面提到钱学森早就预言了人机互动的未来场景。在1994年,国家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,人们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“只要勤奋、肯吃苦,就能赚钱”的层面。然而,老一辈的科学家们,他们的认知水平早已超越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象。

回顾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,过去,凭借努力和勤奋,我们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成绩。但如今,随着信息壁垒的逐渐打破,信息化、电商以及AI时代的到来,纯粹的勤奋已经难以解决当代人在发展和回报方面的问题。不过,勤奋依然是财富实现的基础。没有勤奋,何来认知?如果整天躺在家里刷抖音、看视频、追短剧,又怎么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呢?

所以,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观点是:我们都很年轻。在这个AI时代的大浪潮下,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认知,但现实是,认知的更新迫在眉睫。那么,我们该如何在AI时代为公司赋能、为自己赋能、为未来的事业赋能呢?

我认为,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,我们可能需要暂时割舍一些兴趣爱好,重新拿起书本,有针对性地去了解人工智能、AI等相关知识。去了解当下正在研究这些领域的学者们是如何理解和定义的,然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场景中,不断打磨自己。

我相信,通过勤奋,我们能够积累人生的第一笔财富。而通过不断学习、提升自己,加强我们对事物的分析、判断和理解能力,在未来的工作和时代浪潮中,我们一定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方向。在此,也祝愿大家不仅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收获满满,更能实现自身价值,不断提升自我。


上一篇:【砥砺前行不辍步 携手奋进正当时】——百益鼎盛集团5月月度管理会成功召开!

下一篇:【百益鼎盛集团】周一例行早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