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讲环节

杨春梅
各位百益的家人们,大家早上好,我是杨春梅,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《弟子规》第一章节的内容。
在过去的时候,我就已经让我的孩子们背诵并阅读这些最基础的文学了。而在教导他们的过程中,我其实也从中汲取了一些深刻的道理。今天,在百益,我们再次有机会共同学习中国这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,我感到无比荣幸。
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,尊老爱幼、恪守孝道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。在《弟子规》中,我特别欣赏的一句话就是“守孝道”,它告诉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,关爱兄弟姐妹。随后,我们再谈诚信、正直等做人的道理。
我认为,做人首先要做好自己。从感恩父母开始,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尊敬和孝道,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。正如董老师之前说的,只有先有了这样的意识,我们才能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。
在《弟子规》中,我还特别喜欢一句话:“亲爱我,孝何难;亲憎我,孝方贤。”这句话告诉我们,无论父母是否爱我们,我们都应该好好地爱他们、孝敬他们。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底线,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美德。
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习这些传统文化,作为成年人,我们更应该学习并传承这些简单而深刻的文化。它们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,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做人做事。这些基础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发展、进步的最基本礼仪和准则。因此,我们应该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做起,然后才能将这份爱心和责任感扩展到更广阔的人生领域。

魏春晖
大家好,我是魏春晖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对《弟子规:入则孝》的理解。
在我看来,“入则孝”即是在家中要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。谈及孝顺,我不禁想起了《二十四孝》中的两个经典故事。一个是“卧冰求鲤”,一个是“扇枕温衾”。
“扇枕温衾”讲述的是一位家境贫寒的主人公,自幼失去了母亲,父亲又体弱多病。在寒冷的冬天,他会提前为父亲暖好凉席,让父亲得以舒适入睡;而到了夏天,他又会提前用扇子为凉席降温,以确保父亲能够安享清凉。尽管物质条件匮乏,但他依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真谛。
另外,我想分享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。这一周,我的父亲来成都看病。他是一个不喜欢给子女添麻烦的人,因此当他告诉我第二天要来看病时,我坚决提议他到我这里来。我认为,作为子女,如果父母生病而我们却不在身边照顾,这显然是不孝顺的表现。然而,我的父亲却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。我告诉他,如果作为子女都怕麻烦,那肯定是我们的责任没有尽到。我们应该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孝顺,让他们开心、顺心。于是,我接他去了他想去的地方,如果他不想在我这里住,我就为他换一个环境。最终,我的父亲很开心,他觉得我听到了他的心声,也感受到了他的需求。
昨天晚上,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名字——春晖。大家可能都知道,“春晖”出自《游子吟》的后两句,寓意着要孝敬父母。在我们家,三个孩子的名字中都有阳光的意思,“春晖”也不例外。我的父亲希望我们能够阳光向上,同时,也希望我们能够孝顺父母。因此,我觉得我的名字就很好地体现了孝顺父母的精神。
在此,我希望大家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,都能多关心自己的家人,多孝顺自己的父母,一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浦婷会
各位领导,各位同事,大家早上好,我是浦婷会。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对于《弟子规》的心得体会。
《弟子规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,不仅是古代儿童教育的启蒙核心内容,时至今日依然广泛流传,深受人们喜爱。前两天,我在我们小区楼下还听到小学生们在齐声诵读:“弟子规,圣人训,首孝悌,次谨信……”这朗朗上口的总序,正是《弟子规》的精髓所在。
我深入研读了这八个总序,并做了以下四点总结分享:
第一,孝悌之道。孝悌是家庭和睦的核心,也是社会和谐的根基。它教导我们在家中要孝顺父母,尊敬兄长,以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去对待家人。通过践行孝悌,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第二,谨信之德。谨信指的是谨慎有条理和诚实守信。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,谨信是我们的绿色通行证。它要求我们在言语和行为上保持一致,展现出个人的诚信和征信。
第三,亲仁爱众之心。亲仁爱众是指我们要有感恩之心,善待他人。通过感恩和关爱他人,我们能够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,提升待人处事的能力。
第四,有余力则学文之志。这是指当我们在做好孝悌、谨信、亲仁爱众的基础上,如果还有余力,就应该积极学习文化知识。学习能够让我们增长见识,提升自我能力,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通过学习《弟子规》,我深刻认识到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,并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孝道,为父母分担家务,尽一份孝心。在工作中,我会更加耐心细致,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。同时,我也会不断学习,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以上就是我的分享,希望通过《弟子规》的学习,我们能够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领导分享

联兴培训 何科良
各位同事,大家早上好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《弟子规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的个人看法。
当然,我深知每个人的观点都会有所不同,毕竟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,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。社会就像一个大熔炉,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。小时候,父母教会我们基本的礼仪和孝道,这些传统美德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。然而,当我们踏入社会,尤其是成为父母后,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,这往往反映了他们父母的性格特点。
社会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使得我们在遵循传统美德的同时,也不得不面对各种挑战和变化。尽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传统美德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,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会因为工作、家庭等压力而感到力不从心。
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,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境。我们不仅要努力工作,还要照顾家庭,孝顺长辈,教育子女。很多时候,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。由于工作繁忙,我们可能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指导,这确实是一种遗憾。
同时,我也深刻体会到,无论我们身处何地,无论我们的父母是否在身边,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孝顺他们,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。对于子女的教育,虽然我们在时间上可能有所欠缺,但我们应该从内心出发,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当然,面对社会的种种压力和挑战,我们有时可能会感到身不由己。但是我们应该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最后,我想说,尽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,但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,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。
求职&商务合作请联系:
张老师 191 5033 0947
蒋老师 188 8418 4743